來源:網路轉載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卵巢及腹膜的疾病,也就是卵巢及腹膜上出現了類似子宮內膜的組織,程度較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出現在卵巢上,其發生的原因並不完全明膫,一部分的解釋是有月經血經由輸卵管倒流入腹腔,使子宮內膜組織在腹腔內生長。卵巢上的子宮內膜組織生長經常形成囊腫,由於內膜組織會受到雌激素的作用,月經來臨時會剝落出血,久而久之,囊腫積血越來越多,囊腫慢慢長大,蓄積像巧克力顏色的液體,故被稱為「巧克力囊腫」。
從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巧克力囊腫出現於各種年齡層的婦女,年紀較大,例如大於三十六歲的婦女發生率較高,亞洲婦女似乎比西方婦女罹患的機率高。過去以為巧克力囊腫大多發生在白領階層的婦女,其實發生率與社會階層無關,與生育子女的年齡較有關係,社會經濟階層無論高或低的發生率一樣。目前社會上有晚婚晚生育子女的趨勢,通常都是有了經濟基礎才組織家庭,這對預防巧克力囊腫很不利,懷孕似乎可以提供保護作用,可以免於得到此症,當婦女生育的子女人數愈多,巧克力囊腫發生率愈低,也就是生育一個子女的婦女比生育兩個以上子女者發生率高。如果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也有保護作用,但使用子宮內避孕器達四年者比沒有用子宮內避孕器者發生巧克力囊腫的機率高;另外,身材的胖瘦與發生率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常見的症狀
巧克力囊腫是很常見的疾病,可能沒有不適的症狀,也可能出現骨盆腔痛,月經痛,性交疼痛及不孕症,大多發生於十八歲至五十歲的婦女。慢性骨盆腔疼痛的婦女,大約有一半是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許多婦女有經痛的困擾,而經痛可能是由於月經期子宮收縮較強所引起,但也可能是因巧克力囊腫所造成。超音波檢查是診斷巧克力囊腫最有利的工具,若有骨盆腔痛或月經痛,便應接受超音波檢查,以期早期診斷是否有巧克力囊腫。

治療的方法
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腹痛可採用藥物療法改善症狀,其中「療得高」可抑制腦下垂體性腺刺激素的分泌、抑制排卵、減緩骨盆腔痛,但許多婦女服用後會產生體重增加、皮膚油性增加及長青春痘的副作用。「性腺刺激釋放素類似劑」已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骨盆腔痛的標準療法,其治療效果與「療得高」相同,只是副作用較小,性腺刺激釋放素會產生雌激素缺乏的狀態,此時,可添加低量的雌激素與黃體素補充,不致減少治療的效果。
一般說來,當服用藥物後使月經不產生,疼痛自然減輕。如果使用口服避孕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劑三個月仍然無效者,便應考慮使用性腺刺激釋放素類似劑治療。巧克力囊腫使用藥物治療被證實是無效的,它不能使囊腫消失,也無法改善婦女的生育能力,因此,必須採用手術的方式將囊腫整個切除,若囊腫周圍沒有粘連,可使用腹腔鏡進行手術,若有粘連或囊腫體積很大,則應使用開腹手術進行。巧克力囊腫手術後,接受短期的藥物療法可以延長骨盆腔痛解除的時間,也可以減少日後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的可能性。若以抽吸的方法只將囊腫內的積血抽出,使囊腫變小,隔一段時間,巧克力囊腫還會再變大起
來。
在此也呼籲婦女朋友對自己的健康多一層把關,定期至婦產科門診作預防保健檢查,以期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與小崴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